新聞

2022年4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閩僑中學 - 2022年4月
以關愛為土壤 發掘 「閃光點」 助學生成就夢想
閩僑中學深信每一個學生都有「閃光點」,都可以閃耀生輝。透過多元化及全面的課程,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及獨立思考能力,助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轉變,成就關心香港、祖國發展和放眼世界的良好公民。除了關注學生的智育發展,彭志遠校長深諳培育健全人格的重要性,因此學校亦非常重視品德培育,期望學生能夠「活在閩僑、學在閩僑、樂在閩僑、也榮在閩僑」。
循序推動英語課堂策略 提升學與教效能
語言的學習是靠日積月累,所以學校制訂明確的課程政策和目標,因材施教,持續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,讓英語學習成為他們的日常習慣。在英語課堂上,老師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,會按照他們的能力分組,並提供分層課業,有助切合不同起步點的學生,不但確保學生不會因落後進度而喪失學習自信,更能激勵他們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更佳的準備。
彭校長指出:「在每次測考後,我們均會分析同學的成績及能力,並調整分組,提供適切的教材,以循序漸進的方式,慢慢引領同學步上英語學習的階梯。曾經有學生在入學時,於英語學習上落後進度,及至現在,已經會主動以英語與外籍老師作日常溝通,在課堂上亦熱衷於發表自己的意見,可見以分組授課有助學生得到適性發展,培養他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。」另外,學校亦推行校本英語單詞學習計劃(School Based Accelerator Programme), 學生只需每天花費五分鐘在網上平台學習,積少成多,便能豐富學生的單詞量,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。
多元學習活動 破除英語隔閡
在課堂以外,學校設有The English Hub,The English Hub 內設有English Café、Selflearning and reading zone(英語自學及閲讀區)及Theatre zone(英語劇場區),讓學生能夠按照自身的學習需要進行延伸性英語學習活動。「語言需要不斷運用,才能鞏固使用者的信心,因此The English Hub 會於小息、午膳和放學後開放,增加同學與外籍老師及英語老師交流的時間,透過沉浸在英語的語境中加強英語的觸覺。」
此外,學校深諳「死記硬背」只會令學生失去學習興趣,所以致力推動多元化、全校參與的英語學習活動,豐富校內的英語氛圍。學校特別於每星期設立一天英語日,該天除了英語科老師外,其他學科的老師、校務處職員、社工等亦會以英語作為溝通語言,加強學生對英語重要的認知。學校亦設有英語周,讓學習英語不再局限於英語課堂。
學校上下一心 營造關愛正向校園
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土壤,維持優良互動,有助老師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要,從而推動適合的教學活動。同學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,全情投入於校園生活,在恢復面授課堂後,很多同學都會主動留在學校繼續溫習,師生樂也融融。
學校的關愛文化深根蒂固,自2005 年起,連續17 年榮獲「關愛校園」的獎項,更曾於今年獲教育局頒發第四屆品德教育傑出獎(中學組優秀獎)。彭校長認為,當中與曾文仲校監一直堅持的辦學宗旨有莫大的關係:「曾校監一直強調老師的專業性,當中包括老師對知識的掌握,並能有效地傳授,以提升學生對學問的興趣及追求;對教學工作的委身和熱誠;並不時關心學生的品德及成長,以建立正確價值觀及良好品格。」
強化體育發展 培養自我管理能力
學校一直以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為目標,靈活地策劃課程,使其深度與廣度配合學生的多元學習需要。有見學生近年於在體育上有着突破性的發展,學校亦積極帶動全校體育氣氛,引入多項新興體育運動,如躲避盤運動、手綿球、體感遊戲等,讓學生發揮個人潛能。另外,學校亦善用資源,設立健身室,讓學生能夠進行針對性的肌肉訓練之餘,也能透過網上虛擬運動與更多他校運動員實時對戰。
體育運動能夠建構學生的自信和滿足感,而且藉着訓練和比賽,學生能夠學習如何面對得失成敗及重新振作,永不言棄。「體育運動能夠培養同學的耐力、自理能力等,在訓練的過程中他們會逐漸提升自我要求,精益求精。潛移默化下,他們亦會將這份態度套用在平時的學習及日常生活上。」學校校隊成員在進行訓練前都必須先完成功課及溫習,讓他們理解學習及體育並行的必要性,從而培養自律性及時間管理能力。在學校積極的推動下,本學年參與校隊訓練的總人數更達全校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,更曾經有其他學校向學生運動員伸出橄欖枝,邀請轉校,但學生最後都予以回絕,決定留校繼續為學校爭光,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可見一斑。
英語 x 足球 引發學習興趣
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誠和衝勁,亦促使教學團隊悉心設計創意課程,以體育帶動英語的學習興趣。「由於我們的外籍英語老師非常喜歡足球,因此特別構思了ManKiu English Football Club,讓同學在進行足球訓練的同時以英語學習足球的專門術語,如傳球、射球的英語,不同崗位、規則的介紹等。在學習後,同學能夠從足球訓練中實踐,加深學習記憶,無形中建立使用英語的自信。」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,外籍英語老師更會讓學生一同設計球衣、入球慶祝動作,並滲入英語元素,強化活動的趣味性。
「不論任何體育項目,運動員都需要出國比賽,這時英語的溝通能力便顯得格外重要。即使是運動相關領域的其他相關職業,如教練、運動資料分析員、體育心理學家等,亦需要閱讀分析大量外國材料,這對英語閱讀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,有助促使同學認真對待學習語言的態度。」彭校長坦言,不少學生熱愛運動並視之為未來的職業,因此學校有責任告訴他們英語的重要性。「畢竟學生運動員若希望進入香港體育學院繼續發展,亦必需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考獲一定的成績,因此我們需要提升學生對學術學習的重視。」
傳統工場結合嶄新STEAM ZONE 建構21世紀技能
學校重視學生的科學教育,希望他們能夠將STEAM 應用在日常生活裏。因此早在兩年前,學校便申請了優質教育基金,並獲撥200 萬發展創科教育。學校更保持原有的工場,不論是金工、木工或雷射切割機、3D 打印機等先進設備也一應俱全。學校更將工場和電腦室打通,改建成STEAM ZONE,並與鄰近美術室相配合,方便學生進行討論、發揮創意、在分享成果,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。「畢竟現時很多設計不能單純依賴手工藝,亦需要結合電腦編程;反之亦然,程式不能夠單單只在電腦上運行,而是需要結合具體產品才能測試編程是否運行順暢。因此我們現在朝着結合『動手做』及電腦編程的方向,全面培育同學的綜合能力。」
在推動科學教育普及化的層面上,學校以數理為核心推行中三級跨科目STEAM 課程,讓學生藉着不斷探索及嘗試,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意識。彭校長指出:「在上學年,我們便以『尊重他人,共建和諧社會』為活動主題,讓中三同學設計一款遊戲介紹學校其中一個課外活動。過程中,同學除了需要『動手做』及進行編程外,更需要統整資料及進行匯報,有助他們發展創新精神與共通能力。」正因為學校推行創科全校普及教育,學生在各項STEAM 比賽中均屢獲獎項,更於「香港機械奧運會2021」創下3冠3亞4殿的佳績。
將增設宿舍服務 培養多元能力發展
而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自學精神,學校正商議討論增設宿舍。彭校長解釋:「雖然我們已設有自修室,並開放至晚上7 時,但為了能夠更加充分地鍛鍊學生的獨立性、責任感等共通能力,我們期望將來能夠設立宿舍,以有序的日常作息生活,讓學生能更專注於學習和個人成長發展。同學回家後面對學習上的困難,未必獲得足夠支援,宿舍服務能夠讓他們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及老師的陪伴下,更有效率地完成溫習。」
在學校的規劃下,宿舍生活將強調團體協作,學生與老師間如同親人般朝夕相對,學習與他人相處及合作,如與室友分配打掃工作、膳後清潔的安排等。而且學生亦能夠從中學會為團體主動承擔責任,體諒別人,甚至培育出領導才能,達至全人發展。